白铜跟红铜在加工产品零件上有哪些区别?
白铜和红铜在加工产品零件上存在多方面区别,以下是具体介绍:
材料特性
白铜:是以镍为主要添加元素的铜合金,呈银白色,有金属光泽。其强度和硬度较高,耐腐蚀性、耐磨损性较好,尤其是在海水等腐蚀性环境中表现出色。
红铜:即纯铜,外观呈紫红色。它具有良好的导电性、导热性,塑性极佳,但强度和硬度相对较低,在大气环境下容易氧化生成铜绿。
加工难度
白铜:由于含有镍等合金元素,其强度和硬度较高,加工时需要更大的切削力,刀具磨损相对较快,加工难度略高。例如,在车削加工中,切削速度和进给量需要适当降低,以避免刀具过度磨损和工件表面质量下降。
红铜:质地较软,塑性好,易于加工成型。可以通过锻造、拉伸、冲压等多种加工方式轻松制成各种形状的零件。但在加工过程中,由于红铜的韧性较高,容易产生粘刀现象,影响加工表面的光洁度。
加工工艺
锻造
白铜:锻造温度范围相对较窄,需要严格控制锻造温度和速度。加热温度一般在 850 - 950℃,过高的温度容易导致晶粒粗大,降低材料性能;过低则会使锻造难度增大,甚至出现裂纹。
红铜:锻造性能良好,锻造温度可在 700 - 800℃左右,允许较大的变形量,能够通过锻造获得较高的致密度和较好的力学性能。
切削加工
白铜:切削时应选用硬质合金刀具,采用较低的切削速度和进给量,以保证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。同时,为了减少刀具磨损,需要使用合适的切削液进行冷却和润滑。
红铜:可使用高速钢刀具或硬质合金刀具进行切削。由于红铜易粘刀,切削速度不宜过高,且需要采取有效的断屑措施,如采用合适的刀具几何形状和切削参数,以防止切屑缠绕在刀具和工件上,影响加工效果。
焊接
白铜:焊接性较差,焊接时容易产生裂纹和气孔等缺陷。需要采用特殊的焊接工艺和焊接材料,如采用氩弧焊等惰性气体保护焊方法,并选择含镍量较高的焊丝,以保证焊接质量。
红铜:焊接相对容易,但由于其导热性好,焊接时需要较大的焊接热量输入,以确保焊缝熔合良好。常用的焊接方法有气焊、氩弧焊、电阻焊等,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焊接工艺。
产品应用
白铜:因其耐腐蚀性和美观的外观,常用于制造海洋工程零件、精密仪器仪表零件、装饰性零件等。例如,在船舶制造中,白铜可用于制造海水阀门、管道等部件;在钟表制造中,白铜可用于制造表壳、表带等。
红铜:由于其良好的导电性和导热性,广泛应用于电气、电子、导热等领域。如电线电缆、变压器、电动机等电气设备中的导电部件,以及散热器、热交换器等导热部件,通常采用红铜制造。